中国淀粉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淀粉的用途十分广泛。在食品工业中,淀粉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在医药、发酵、纺织、造纸、粘胶、冶金、石油等工业中,淀粉是上千种产品的中间原料。淀粉加工是农产品加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发展淀粉加工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增产,拉动内需,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包、面条、米粉等适合中国人的传统主食,这给淀粉及其加工副产物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为整个淀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淀粉行业保持了平稳缓慢的发展速度,行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明显提高,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也都有了较好进展,节能降耗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不断改善,行业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一)发展现状
1、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年报资料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各类淀粉总产量合计2170.9万吨,深加工产品(液体淀粉糖、变性淀粉、结晶葡萄糖、糖醇)总量1112.1万吨,均未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表1、表2)。与“十一五”末期2010年相比,总淀粉产量增长10.0%(见表1);深加工产品(液体淀粉糖、变性淀粉、结晶葡萄糖、糖醇)总量降低0.5%(见表2)。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我国淀粉总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变性淀粉、结晶葡萄糖在2012、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十二五”规划指标,果葡糖浆在2014、2015年也达到了“十二五”规划指标。同时,自2010年至2015年,与其他淀粉相比,甘薯淀粉产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与高品质甘薯淀粉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及其配套装备在甘薯淀粉加工企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1 “十二五”期间淀粉产量表(万吨) |
|||||||
品种 |
“十一五”末期(2010年) |
“十二五”规划指标(2015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玉米淀粉 |
1902.1 |
2420 |
2082 |
2122 |
2196 |
2006 |
2051.3 |
木薯淀粉 |
35.4 |
95 |
90.1 |
68.2 |
47.2 |
48.6 |
37.5 |
马铃薯淀粉 |
22.8 |
100 |
57.9 |
38.5 |
34.5 |
43.4 |
41.8 |
甘薯淀粉 |
8.5 |
30 |
10.5 |
19.6 |
23.7 |
28 |
30.1 |
小麦其他淀粉 |
5 |
40 |
5.1 |
3.9 |
3.8 |
4.1 |
10.2 |
总淀粉 |
1973.7 |
2685 |
2245.6 |
2252.2 |
2305.2 |
2130.1 |
2170.9 |
表2 “十二五”期间深加工产品产量表(万吨) |
|||||||
品种 |
“十一五”末期(2010年) |
“十二五”规划指标(2015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变性淀粉 |
123.9 |
150 |
140.1 |
171.6 |
165.2 |
142.4 |
135.2 |
结晶葡萄糖 |
252.7 |
290 |
279.6 |
352.0 |
338.7 |
268.1 |
267.9 |
液体淀粉糖 |
656 |
1050 |
791.6 |
794.5 |
973.7 |
656.7 |
621.3 |
其中:果葡糖浆 |
54.6 |
200 |
84.6 |
144.0 |
195.3 |
204.6 |
225.2 |
糖醇 |
85.6 |
130 |
97.0 |
93.6 |
102.9 |
99.5 |
87.7 |
其中:山梨醇 |
71 |
|
81.9 |
61.5 |
87.0 |
76.1 |
61.6 |
总计 |
1118.1 |
1620 |
1308.3 |
1411.7 |
1580.3 |
1166.6 |
1112.1 |
2、产品品种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淀粉加工产品品种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例如:我国变性淀粉产品品种增多,从最初的酸解、氧化变性淀粉逐步向品种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其中醋酸酯淀粉、氧化淀粉和复合变性淀粉三种品种的产量近年相对较多,已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3、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布局渐趋合理
“十二五”期间的2014年,我国玉米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玉米主产区的黑、吉、辽、冀、鲁5个省,5个省区的玉米淀粉产量为1618万吨,占总产量的80.6%。鲁、豫两省是生产甘薯淀粉主要地区。鲁、豫2省份生产甘薯淀粉22.5万吨,占甘薯淀粉总产量的80.4%;变性淀粉主要集中在鲁、桂两省,共计生产64.5万吨,占变性淀粉总产量的45.3%;淀粉糖主要生产省份为鲁和粤,占淀粉糖全国总产量的48.5%,两省共计生产318.7万吨。
4、企业重视研发投入,装备水平全面提高
企业逐步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重视科技投入,使生产装备水平普遍提高,研发力量逐渐增强,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拓宽了应用领域。为了保证质量,节能降耗,很多新技术、新装备已经广泛应用在淀粉行业。例如:甘薯及木薯淀粉加工水平及数字化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薯类淀粉加工废液提取蛋白、废渣干燥技术在部分企业得到应用。除纺织浆纱用、特种饲料用、造纸用等行业外,食品用变性淀粉,建材(如墙纸胶、石膏板粘接剂)、石油钻井、药物崩解剂、铸造、精细日化、陶瓷、污水处理、木材胶等行业逐步得到应用;与此同时,变性淀粉产品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改善产品的工艺过程,湿法生产线中90%的企业建立了全机械化及自动化设备和工艺;干法生产由烘房、捏合机、耙式干燥机、锥形混合机等间隙式生产逐步向自动化、微波红外加热的设备发展;滚筒生产和挤压生产也成为变性淀粉工艺中重要的工艺过程;企业从作坊式生产到采用仪表检测工艺参数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工艺条件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糖醇企业由于广泛采用了模拟流动床分离技术、MVR蒸汽再压缩技术、膜浓缩与分离技术,使糖醇行业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淀粉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在淀粉行业涌现出了一批企业集团,规模化、集约化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已逐渐成为我国淀粉加工企业的主导方向。例如,淀粉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扩大规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来自各反面的压力促使我国的淀粉糖行业正朝着大集团方向快速迈进。由于液体淀粉糖的销售半径有限,我国的淀粉糖,尤其是液体糖正朝着越来越靠近市场的方向布局,而且生产链缩短,直接使用玉米淀粉生产淀粉糖。
6、产品质量总体稳定,食品安全管理有所加强
“十二五”期间,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完善行业标准,先后制定了木薯淀粉国家标准和变性淀粉国家安全标准,食用甘薯淀粉国家标准已形成报批稿,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行业未来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主要问题
1、同质化竞争严重
“十二五”期间,淀粉加工产品全国各地无序相继扩建新建,致使有些生产能力闲置,有的企业开工率很低;马铃薯淀粉及甘薯淀粉行业现象尤其严重,全国有好几千家马铃薯及甘薯加工企业,而真正规模化的企业也仅有几十家,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企业效益低下。
2、淀粉深加工产业链短,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
这是限制我国淀粉加工行业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十二五”期间甘薯淀粉行业为例,目前甘薯产业主要加工产品为淀粉、粉丝粉条、甘薯全粉以及薯泥薯块和甘薯汁等,产品种类不丰富,没有形成多维度产业链,产品价值链低,同时加工产生的废液及薯渣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膳食纤维、果胶、多酚、糖、β-淀粉酶等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成分。然而,废液往往被随意排放,废渣一般被作为饲料廉价出售或肆意丢弃,副产物利用低,产品附加值难以体现,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就整个淀粉加工行业而言,大中型淀粉加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较少,不能自主研发新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上下游用户着想,协助下游用户开发新产品的意识和力度不够;产品应用领域开发不足,缺乏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4、贯标认证方面还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少数企业有QS认证,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HACCP(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种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认,以上4种证书俱全的甚微。
5、相关加工制品标准匮乏
尽管“十二五”期间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完善各项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我国淀粉加工行业标准与规范仍然不够健全,导致现有产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以甘薯淀粉加工行业为例,目前尚无食用甘薯粉丝粉条、甘薯全粉、甘薯脯等产品的行业或国家标准,此类产品的监控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6、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
淀粉生产、研发、市场开拓的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是目前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没有淀粉的专业设置,只有相关的课程讲授;二是淀粉生产与应用是交叉性很强的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杰出人才;三是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7、企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大
针对玉米连续十余年的增长,国家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托市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玉米加工企业来说,承担了更高的加工成本,特别是对托市地区的玉米加工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生产运营陷入困境,玉米加工企业普遍亏损。企业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环保成本,原料成本在不断增加,既要面对国际较低的玉米价格的冲击,又要和进入国内淀粉糖行业的国外大企业竞争,可谓困难重重,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三)面临形势
1、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
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制约着淀粉加工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薯类产品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2、产能过剩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淀粉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淀粉行业的产能扩张过快,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例如:玉米淀粉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消费市场低迷,产能过剩,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原料的高成本没有及时传递到产品中去,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生产企业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开工率创历史新低,利润率也跌至历史最低点,大部分企业因资金无法快速回笼,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经营日渐艰难,有些企业则彻底从行业内消失。
3、节能环保任务很重
与国际水平相比,淀粉加工业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推动淀粉加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产能过剩,提质增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倡导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形势
1、2015年我国推出“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为扩大淀粉及其加工副产物的消费途径和提高淀粉及其加工副产物的消费比例带来了新的契机;
2、“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年提高,为淀粉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淀粉作为生活物资中的重要产品,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水平随之上升的环境下,获得了良好的消费保障;
4、农业发展一直是党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农业兴则国家兴,淀粉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助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加速农业创新,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渠道。
(三)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淀粉行业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国情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以创新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保证行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最终实现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1、加大科技创新: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加大行业科技投入,不仅仅在技术设备方面,还应重视科技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加快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加快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转变,淘汰高能耗和高排放,以低能耗和低排放为目标,将淀粉行业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行业。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力争产出投入比最大化。
4、充分发挥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行业协会行政化的倾向,给行业协会以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在行业管理和行业发展上的作用。
(四)发展目标
1、产量指标
品种 |
2015年产量(万吨) |
2020年产量(万吨) |
总淀粉 |
2170.9 |
2690.6 |
其中:玉米淀粉 |
2051.3 |
2500 |
马铃薯淀粉 |
41.8 |
75 |
木薯淀粉 |
37.5 |
80 |
甘薯淀粉 |
30.1 |
30 |
其他淀粉 |
10.2 |
5.6 |
淀粉糖 |
889.2 |
1830 |
其中:结晶葡萄糖 |
267.9 |
350 |
液体淀粉糖 |
621.3 |
1300 |
其中:果葡糖浆 |
225.2 |
500 |
糖醇 |
87.7 |
141.7 |
变性淀粉 |
135.2 |
180 |
2、消耗指标
品种 |
原料(t/t) |
水(t/t) |
电(kWh/t) |
汽(t/t) |
玉米淀粉 |
1.4 |
2 |
150 |
1.2 |
马铃薯淀粉 |
6-8 |
10-16 |
160-200 |
0.10-0.13 |
木薯淀粉 |
3.8 |
12 |
130 |
0.1(煤) |
甘薯淀粉 |
5 |
16 |
150 |
0.1(煤) |
结晶葡萄糖a |
0.9 |
3 |
140 |
1.3 |
果葡糖浆a(浓度70%) |
0.7 |
4 |
70 |
0.7 |
糖醇 山梨醇a 甘露醇b 麦芽糖醇c 异麦芽酮糖醇d 海藻糖c 低聚果糖d |
0.7 1.5 2.1 1.4 2.8 2.0 |
8 10 5 5 5 5 |
330 500 800 500 800 300 |
2 5 3 3 3 3 |
注:a结晶葡萄糖、果葡糖浆和山梨醇的原料为淀粉;b甘露醇的原料为葡萄糖;c麦芽糖醇和海藻糖的原料为麦芽糖;d异麦芽酮糖醇和低聚果糖的原料为蔗糖。
3、污染物排放指标
按照GB 25461-20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见表3、表4),该标准包括从玉米、小麦、薯类等含淀粉的原料中提取淀粉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生产变性淀粉、淀粉糖和淀粉制品的工业。
表3 现有企业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 |
||||
1 |
pH值 |
6~9 |
6~9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2 |
悬浮物 |
30 |
70 |
||
3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20 |
70 |
||
4 |
化学需氧量(CODCr) |
100 |
300 |
||
5 |
氨氮 |
15 |
35 |
||
6 |
总氮 |
30 |
55 |
||
7 |
总磷 |
1 |
5 |
||
8 |
总氯化物(以木薯为原料) |
0.5 |
0.5 |
||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淀粉) |
以玉米、小麦为原料 |
3 |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
||
以薯类为原料 |
8 |
注:新建企业也按照此标准执行
表4 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 |
||||
1 |
pH值 |
6~9 |
6~9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2 |
悬浮物 |
10 |
30 |
||
3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10 |
20 |
||
4 |
化学需氧量(CODCr) |
50 |
100 |
||
5 |
氨氮 |
5 |
15 |
||
6 |
总氮 |
10 |
30 |
||
7 |
总磷 |
0.5 |
1 |
||
8 |
总氯化物(以木薯为原料) |
0.1 |
0.1 |
||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淀粉) |
以玉米、小麦为原料 |
1 |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
||
以薯类为原料 |
4 |
注: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按此标准执行。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
(一)加快推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大力配合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为淀粉及其加工副产物开拓新的应用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淀粉及其加工副产物的消费比例。
2、加快由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模式,不单纯以产量作为经济指标,促进各企业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3、打造多样化产业链,注重对废渣废液的多层次再回收利用,丰富现有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
4、积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打造产业品牌示范生产群。
5、利用地区优势实行产业兼并重组、整合聚集,针对性的发展各层次企业,骨干企业做强做深入,中型企业做大做全面,小型企业做精做细致。利用自身优势针对不同客户群有序竞争,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在挑战中获得新的发展方向,不断求新求变,推动企业争做行业龙头,进而促进行业稳步积极发展。
(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1、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投入力度,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和设备创新,积极扩充科研人员队伍,壮大企业科研团队,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2、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手段开发新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完善生产流程,转变固有研发思维,以市场为导向,研发符合现代生活的健康产品。
3、规范企业标准化生产,以先进科技为导向,实施全方位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节能减排,走可持续良性发展道路
1、加强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生态新技术能力,降低能耗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新型生态农业发展。
2、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水平,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利用余热余汽、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成熟技术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安全意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树立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双重意识,同时还要保证产品质量,不得以次充好,不得虚假行销,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降低企业食品安全风险。
(五)加强行业建设,促进行业稳步发展
在政府机构精简之后,许多行业领域等待着行业协会逐步施展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独立行使协会功能。
1、依靠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促进各企业深度交流和学习,增加行业技术交流会,加强各区域和各分部协会的联系;统筹把握生产计划和方向,避免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在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下,协会应积极制定和调整标准化生产规范、行业发展规划及行业政策,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意见。
3、协会还应着眼整个行业,对企业进行合理布局,鼓励和促进并购重组,培育地方龙头企业,积极分享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点带线,线带面,网状区域发展优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4、行业协会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与国外的行业协会实施对接,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或为企业维权,创造有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5、行业协会要重视队伍建设,善于发掘和积极吸纳人才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优势,为本行业服务。
四、建议
1、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淀粉加工生产企业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善淀粉加工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新产品,特别是要开发适合各种淀粉加工的专用设备,提高淀粉加工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通过请专家至工厂或送技术人员至学校等方式,使技术人员不断“充电”,提高其掌握新技术、运用新知识、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2、技术和市场已经成熟的淀粉加工产品应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即成熟的淀粉加工产品集中由少量大企业生产,便于建设大规模的淀粉加工产品生产线。大规模的淀粉加工产品生产线,不但产品质量易于稳定,生产成本易于控制,还有利于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市场恶性竞争。与此同时,规模化生产以后,在一个企业内便于废水集中处理,有利于环境治理。
3、淀粉加工企业能源消耗、水消耗、总干物回收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的有效控制,企业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尤其要在提高干物回收率和废气、废水的综合利用上着力,从而使整个淀粉行业生产模式更加符合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
4、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政策保障措施,实行种植补贴,提高加工原料价格,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加工原料的供应;同时还应着力于原料仓储、临储的配套设施发展,避免因储藏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在进出口方面应给予企业政策性引导和相应财政补贴,例如降低企业增值税率、加快企业产品出口退免税的申报时间以及简化申报步骤和程序;积极提供淀粉加工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和好经营环境,促进中国淀粉行业健康发展。
5、马铃薯已被定为主粮,关系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应给予享受其他三大主粮同等的农业直补政策、最低保护价政策及工业品的收储政策。要进一步加强贸易救济措施对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6、积极开展淀粉行业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每年就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与装备问题提出重点攻关课题,并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7、建议政府把玉米淀粉列入粗加工,因为淀粉本身属于物理变化,为大宗产品的原料,为扶持玉米加工产业,应尽早出台此项政策。